培养方案
Gywm line

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途径

(修改草案:20096月)

一、培养目标

    放眼世界数学发展,培养一流数学人才;立足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一流应用人才。一是以世界数学发展趋势为目标,培养高层次、厚基础、少而精的数学研究人才;二是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数学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为数学及其相关学科提供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提供数学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途径

    1、培养规格:南京大学数学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理论素养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开拓进取,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科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系统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某些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具有研制应用软件或上机解题的初步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数学系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有百分之四十继续攻读数学或相关的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物理、经济、地质、气象、哲学、工程管理等)的硕士学位。特别优秀的学生可提前攻读硕士学位。学生可去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教学或应用开发、管理或其它科技工作。

    2、培养途径:按数学大类招生、强化基础训练、按个性发展分流培养。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制定数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学生进校后修读两年公共基础课(包括通修课以及学科群基础课),以达到“全面培养,强化基础”的效果;三、四年级按数学模式和数学应用模式实行分流培养,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直到完成毕业论文,学制4年。其中数学模式增加若干门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数学应用模式增加若干门应用型选修课。为了使优秀学生快速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安排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我们还将继续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试行学分制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在3—6年内毕业。

    3、专业准入要求:

    外院系一年级学生若要转入我系继续学习,除了获得相应的通识通修课程学分外,其数学类先修课程要求如下: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

10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外院系二年级学生若要转入我系继续学习,除了获得相应的通识通修课程学分外,其数学类各专业先修课程分别要求如下: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近世代数

3

6

复变函数

3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8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9

    (3)统计学专业: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合计

39

 

    4、专业准出要求:为了适合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系对本科生实行多元培养,各专业分别有如下的最低准出要求: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课程最低准出要求: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近世代数

3

6

复变函数

3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拓扑学

3

12

微分几何

3

合计

38+18=56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课程最低准出要求: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数值计算与试验II

4

12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4

 

  信息论基础

3

合计

39+20(19)=59(58)

    (3)统计学专业 专业课程最低准出要求: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1

数学分析(I)、(II)、(III)

15

2

高等代数(I)、(II)

8

3

解析几何

2

4

常微分方程

3

5

复变函数

3

6

数值计算与试验(I)

4

7

概率论基础

4

8

实变函数

4

9

泛函分析

4

10

偏微分方程

4

11

数理统计

3

12

应用随机过程

4

合计

39+19=58

    5、多元培养计划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依托国家数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加大该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所有的研究生课程为他们开放,部分学生(如免试研究生) 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数要求大于基本的专业选修课学分数;通过双向选择,为学生安排导师,导师定期与学生联系,为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学术思想、科研动态等,由此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前参与科研活动。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12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12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12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的课程。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一方面,为数学系交叉复合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适当放宽专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请有关院系的老师为本专业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另一方面,为其他院系交叉复合类人才的培养尽量提供足够的支持,尽量满足有关学生对数学系相关选修课的要求。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6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针对就业创业类人才的培养,我们建立了数学应用模式,对这部分学生适当放宽数学专业课的要求,增加了若干门应用型选修课。例如:微观经济学、精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概论、数字图象处理等。建立相对稳定有效的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问题。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3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3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3)统计学专业
    除了获得本专业专业课最低准出要求的学分外,还必须在专业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3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4个学分的课程。
    4)数学应用模式
    除了获得本模式通识通修课程、学科平台课程、模式核心课程的学分外,还必须在本模式选修课课程中选修
9个学分的课程、在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中选修3个学分的课程。若要获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近世代数;若要获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数值计算与试验Ⅰ、Ⅱ;若要获得统计学专业毕业文凭和学位,还必须选修数值计算与试验

    注:为了更加有利于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在开放选修课课程部分,我们允许各专业本科生全部选修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而不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课程。本着“以学生为本”、“切实让学生受益”的宗旨,对部分对其他非数学专业有较浓兴趣或志向的学生,其选修课计划经系专业分流工作小组审核,可适当放宽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的选课范围。

(数学系  2009年6月)

Date icon 201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