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icon 关于我们
Gywm line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建于1981年当时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主的计算机室。在学校和数学系领导的关心下,1993年,为了更好的规划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南京大学数学系将实验室更名为中心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数学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室。 

      现在中心人员配备合理,仪器设备有了很大改进,规模已初具成型,中心完全承担起本系师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课程已达13门之多,而实验项目更是多达160多个,年实验人时数高达18万小时。近是10年来,中心除实验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全校范围内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的重任,由中心多位专兼职教师组织的数学建模培训每年都在中心开展的井然有序,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中心为其提供性能良好的机器设备硬件环境;二是组织建模培训的师资多位中心的专兼职教师。 

      数学系的一批著名教授学者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中请入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先后在中心承担了多项以实验教改为课题的国家和省级项目。 

      自20世纪80年代起,实验室就不断地对原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依托数学学科优势,提出了低年级学生尽快进入科研实验室,以计算机基础训练为主,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和课题,有目的地提高知识面的理念。现在又根据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的人才需要,以确立“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依托提出了“放眼世界数学发展,培养一流数学人才,立足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一流应用人才”的目标。 

      数学系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承担了全系实验教学工作以及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共开设实验课程13门,提供实验项目160余个,其中,基础性实验项目占50%,提高型实验项目占30%,研究创新型与科研参与型占20%。实验中心目前年实验人时数约18万小时,是我校运行稳定、教学效果良好、规模较大的实验教学中心之一,也是数学实验教学方面省内规模较大的实验教学中心之一。 

       二十多年来,中心真正为数学系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如现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科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冯康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世界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者的陈志明研究员就曾在中心的计算数学专业学习深造过。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随着数学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系的数学实验教学中心需要在建设理念、辅助教学、功能扩展、管理机制等方面或有待加强、深化,和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为了促进实验教学的高质量运行,现有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显得急迫和重要。鉴于此,在现有建设基础上,中心将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数学系网站的扩建,不断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方法手段、实验管理机制、实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提高实验中心整体水平,并最终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力争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鉴于此,在现有建设基础上,围绕数学系特色的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根据中心的建设目标,中心提出了基本建设思路:

● 深化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实验中心承担着数学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数学基础课和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现已开设基础、专业课程,必修和选修实验项目160个左右,年均工作量18万人时数。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系实验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三层次”推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年级、层次的不同自由选题或自己拟题,在中心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实训,增强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构建并完善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我系、我中心要按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增设新的实验课程,进一步提高数学系人才培养质量。

● 推进数学建模培训:我实验中心每年一度承担着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工作,但中心不应局限于针对竞赛进行培训。中心应在其后的建设中有思路地将竞赛培训的模式推广至全校范围内,中心实行对全校全体师生开放,在中心成立数学建模培训组,由数学建模培训组在中心建立“数学建模案例题解库”,让全校有需求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带着他们在科研中遇到的实际建模课题来我中心通过中心建立的建模案例题解库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 扩建Web系统辅助教研功能:中心现已筹划成立了以J2EE为开发框架的Web技术协会。该Web技术协会由中心老师与十来名对J2EE Web开发非常感兴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功底的数学系学生组成。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由中心专职教师江正华独立建设开发了“数学系Web网站系统”,而这仅是“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的项目之一,在其后的Web建设中,中心还将逐步投入资金组织Web技术协会来开发数学系视频教学服务系统、教师个人主页系统、邮件系统等诸多个子系统,并将这些子系统与数学系网站系统整合起来,达到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共享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同步。这些系统的开发与整合能很好地辅助了数学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给广大数学系师生提供获取、控制信息的极佳网络平台。

增强计算机集群:中心将继续增强计算集群服务能力,向着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方向推进。在计算集群的配置方面,进一步优化各计算节点的负载均衡,使其能非常有效地对大规模科学工程问题进行快速的计算,并能对程序作出并行优化处理。同时在该集群中逐步引进一些优秀的科学工程计算软件,进一步增强集群的高效计算能力。依托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优势,力争为数学系科学计算小组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加强网络核心数据中心与网络安全建设:我中心作为校园网在数学系布局的一个子拓扑,承担着整个数学系局域网的布设与改造。在中心进一步加强建设数学系局域网络核心数据中心,改造旧有的数学系局域网络(包括网络布线改造、交换路由设备更新等),这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同时,为了保证我系网络系统的连续安全运行,我中心还将加强在网络核心数据中心时采用硬件过滤模块、安装UPS等物理措施以及访问控制模块等措施,保证数学系网络信息的完整、可用、安全。

● 建设一支一流的、热爱实验教学与管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建设模式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放眼世界数学发展,培养一流数学人才;立足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一流应用人才。


      南京大学数学系始终以创新教育观念贯穿本科教学,积极探索具有南京大学数学系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数学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改革研究与探索,形成了具有南京大学数学系特色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之下,为国家培养最优秀的数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为数学及其相关学科提供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提供数学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中心建设目标是: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识面广、能力强的数学应用型人才。依托本系的优势资源,整合优化;利用数学建模的强势地位和数学系网站建立一个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完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重视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

      中心将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按照高标准,高目标,全面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和创新,努力为国家培养最优秀的数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把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江苏省内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教学示范中心。

 

      ● 建成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教学、实验、培训和创新基地;

      ● 建成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验、实践基地;

      ● 建成全校学生开展数值模拟、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学建模创新活动基地;

      ● 建成全省基于精准建模的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研发基地。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实验中心制定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及人员的管理制度,各实验室均已基本建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验中心采用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行免费开放,保证了每周对本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实行免费、不限时用机开放6天,每天连续开放12小时,并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全校《数学建模》公选课,数学文化节、模拟股市、数学系暑假课程班、提供平台和条件。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实验中心的鼓楼校区实验室拥有5个相对独立的实验机房,使用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仙林校区实验室拥有2个实验机房,使用面积约为350平方米。所有的实验室均基于网络技术构建了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覆盖了约300多台PC机和16个服务器。所有实验室均装备了空调、吸尘器、灭火器、温感、烟感、灭火喷淋头、防静电地板等设施,可以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安全和稳定运转。 

      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建设达到了省内一流水平。目前,拥有各类设备60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450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设备有1台套,总价46余万。同时实验室还引进了计算机硬盘保护和网络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使用的完整性和网络的安全性。在教学方面,引进了“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实现了多门数学和计算机课程的多媒体化、作业无纸化。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实验室中受到科学熏陶,逐步成长。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我中心已经成为学校整个网络拓扑在数学系布局的一个子拓扑,承担着整个数学系局域网的布设与改造。于是在中心建立起数学系局域网络核心数据中心,该中心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该中心由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交换路由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组成,而供这些关键设备稳定运行所需要的环境设备如供电系统(主要含UPS电源)、制冷系统(指空调等)、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也在我中心的建设之内。网络安全日益重要起来,为了保证我系网络系统的连续安全运行,我中心在建设网络核心数据中心时采用了硬件防火墙过滤、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物理措施以及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进行权限控制等措施,这样极大地保证了传输于数学系网络上信息的完整、可用、真实、可靠。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南京大学数学系—华为3com暑假课程班以及南京大学数学系—西门子软件与系统工程暑期学校: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南京大学数学系―华为3com暑假课程班的老师除数学系老师外,还聘请思科、华为的工程师。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华为3com网络学院的结业证书。对于软件与系统工程暑期学校,西门子PSE中国有限公司的CEO会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述数学在软件开发中的运用。该公司的CTO、CIO、HR manager以及部分专家也会和参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开办过这样的课程班和暑期学校,效果很好。经过这样的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数学文化节”有声有色:每年一度的“数学文化节”不仅是我系的传统项目,更成为实验中心开展实训、增强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鼓励学生发挥编程特长的特色舞台。通过在中心专兼职教师的分组指导下学生们自编模拟股市软件,在实验中心现场对各组开发的模拟股市软件进行性能测试、在线运行,并在中心老师的评选推荐下角逐出最终的“模拟股市软件开发优胜奖”获得者,并颁发荣誉证书与奖金,以此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中心除承担实验教学与数学建模培训等特色功能之外,近两三年以来,由中心专职教师与系领导层商定规划了“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项目,该项目将被分解成多个子项目来逐步开发。该项目中首要急待开发的第一个子项目是“数学系Web主页系统”。该系统已由中心专职教师花费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时间,借助中心的硬件平台优势,以J2EE为框架平台独立建设开发出了数学系Web主页系统并进行了内部测试。该系统于2010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至现在已运行了快一个年头,系统均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着,为数学系及时地对外宣传、学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譬如,网站上开设了如知名学者讲堂、精品课程发布、学术报告会议讲座发布等多个有关学术交流的功能栏目,很好地辅助了数学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给广大数学系师生提供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极佳平台。该主页系统的成功开发增强了系领导层和实验中心对“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的支持投入的信心和力度。于是经系领导层商议批准,由中心专职教师领头,在中心筹划成立了以J2EE为开发框架的Web技术协会。该Web技术协会由中心老师组织领导,吸收了十来名对J2EE Web开发非常感兴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功底的本系学生加入。该Web技术协会主要是为接下来继续开发“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项目中的其他几个子项目而成立的。已经开发完毕的“数学系Web网站系统”只是“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中的子项目之一,其后我系和实验中心还将逐步投入资金组织开发数学系视频教学服务系统、教师个人主页系统、邮件系统等诸多个子系统。中心老师把招募进Web技术协会的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培训,讲解一些接下来项目开发中具体使用的技术框架和使用UML语言进行系统建模的相关技术,以便随后的Web项目能顺利地组织开发。我们坚信“数学系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工程”整个项目如能全面建设开发并投入运行使用,必将极大地辅助数学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给广大数学系师生带来在网络系统中操纵信息的方便、快捷,极大地提升了南大数学系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中心承担数学系与现代数学研究所的高性能计算集群服务。该计算机集群面向有计算需求的数学系教师和学生,有并行计算的能力。 主要配置是一台主节点(Dell的2850服务器)和有十个计算节点(4台Dell的1850服务器+6台1950服务器)。 2850和1850服务器都具有两颗3.4GHz的Xeon的CPU和4 GB的内存,主节点存储空间为900 GB。1950服务器具有两颗四核3.0GHz的Xeon的CPU和16GB的内存。该计算机集群采用Linux操作系统,装有Fortran、C语言、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Maple等正版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集群的配置非常合理,各计算节点的负载平衡做得很好,能非常有效地对大规模问题进行快速的计算,且能运行并行指令,能对程序进行并行优化。该集群的软件环境非常优越,能支持多种工程软件的使用。集群的指令系统简洁易学,令初学者容易上手,容易掌握。同时该集群的日常管理非常完善,当遇到具体问题时能非常迅速地与管理老师进行联系并能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数学系科学计算小组的师生均长时间登录数学系的计算机集群,针对多个数值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如:双马赫反射问题、前台阶问题、单个Noo12翼型的亚音速超音速绕流问题、Burgers方程问题、二维Euler方程问题、Euler方程的Riemann问题、一维Hamilton-Jacobi方程问题、几何光学中的二维非凸Hamilton-Jacobi方程问题、控制问题、二维标量输运方程问题、三维标量输运方程问题、定常规则激波反射问题、光栅问题数值模拟等等。计算机集群对我们数学系科学计算小组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起了极大的作用。依托本计算机集群,我们已完成或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欧盟第六框架特别研究项目、973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创新人才基金各一项以及一些其他的科研项目。依托本计算机集群,三年来已完成了28篇研究论文,其中在“J. Comput. Phys.”,“SIAM J. Numer. Anal.”,“Math. Comp.”和 “J. Sci. Comput.”等计算数学一流刊物中发表了10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中心将继续增强计算集群服务能力,向着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方向推进。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工具,能够促成理论或实验方法不能取得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高性能计算的方案大致如下:1)  改善计算集群中主机与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拓扑结构。如要达到性能很高,主机与计算节点之间可采用网状拓扑结构,该结构支持通过缩短节点之间的物理和逻辑距离来加快跨主机的通信,可改善集群的总体网络性能和传输速率。2)  在集群的配置方面,进一步优化各计算节点的负载均衡,使其能非常有效地对大规模科学工程问题进行快速的计算,并能对程序作出并行优化处理。3)  同时在该集群中逐步引进一些优秀的科学工程计算软件,进一步增强集群的高效计算能力。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对提升集群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投入发展,力争为数学系科学计算小组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依托中心的硬件资源优势与中心师资优势,每一年度的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均会在中心专兼职教师的组织下在我中心开展。譬如,为了参加2010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今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先后在暑假期间、十月份在中心组织了培训。培训期间由我中心组织建模培训的一线专兼职教师(如江惠坤教授,黄卫华副教授,孔敏教授,周国飞副教授,胡泽春副教授)以及校外聘请的有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沈锦仁教授、南京邮电大学的杨振华教授共同进行建模案例的讲解,并布置了3次上机训练,学生通过网络发给教练进行批阅。培训之后又仿全国建模竞赛进行了校内选拔比赛。经过培训教练的评审确定了参加全国建模竞赛的正式团队,并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培训中对选拔出来的团队进行各种建模案例的剖析、上级实训。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角逐,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而在2010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取得了不易的优秀组织奖。

附:南京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得奖情况(3)

年 度

全国一等奖

全国二等奖

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省三等奖

获奖总数

2010

5

5

19

9

5

43

2011

1

9

9

3

14

36

2012

0

3

4

4

6

17

总计

6

17

32

16

25

96

 

      南京大学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得奖情况(3)

年 度

全国一等奖

全国二等奖

全国三等奖

获奖总数

2010

1

3

5

9

2011

0

2

0

2

2012

1

1

4

6

总计

2

6

9

17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教学成果及教师获奖:

序号

成 果 名 称

成果类别、等级

时间

1

范红军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国家级

2012

2

杨俊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国家级

2012

 

数学类重点专业(2014年中期检查获得全省数学专业类(专业)中的唯一一个优秀)

江苏省“十二五”

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2012

3

张高飞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级

2013

4

喻良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国家级

2013

5

陈学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国家级

2013

6

《数学学科本科生研究性

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江苏省优秀教学

成果二等奖

2013

7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

“十二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

2014

8

《微积分》

“十二五”江苏省

重点教材

2014

9

程创勋获江苏省特聘教授

省级

2014

10

杨东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国家级

2015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教师科研成果:

1) 2012年以来,中心成员发表SCI论文272篇。

2) 2012年以来,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共52项,其它项目3项。

 

教学获奖(20092012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尤建功(2008)、朱晓胜(2010)、范红军(2012)

南京大学石林集团奖教金获得者:范红军(2010)、梅加强(2010)、黄卫华(2010)、高印珠(2011)、周国飞(2011)、孔敏(2012)、张运清(2012)

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获得者:胡泽春(2010)、苗栋(2010)、肖源明(2011)、窦斗(2011)、吴婷(2012)、顾国勇(2012)

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获得者:尹会成(2012)

南京大学北京银行“京”英教金获得者:孙永忠(2012)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承担的主要教改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等级

经费(万元)

项目时间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条件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级

200

2012.1~2015.12.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级

400

2013.1~2016.12.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项目

江苏省

省级

20

2009.11~2012.12.

江苏省重点专业项目

江苏省

省级

30

2013.1~2015.12.

 

承担的主要教改项目(20092011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项目时间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能力提高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80

2009.1—2011.12.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条件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

2012.1—2015.12.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400

2013.1—2016.12.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教育部

20

2009.2—2011.12.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江苏省

3

2009.2—2011.2.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项目

江苏省

20

2009.11—2012.12.

江苏省重点专业项目

江苏省

30

2013.1—2015.12.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出版的教材:

教材名称

编、著者姓名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有约束条件的统计推断及其应用

王金德

科学出版社

2012.3

大学数学典型题解析

(高等数学分册)

陈仲、范红军、黄卫华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3

简明微积分教程

高印珠

科学出版社

2012.7

流形与几何初步

梅加强

科学出版社

2013.1

C++程序设计

邵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8

《微积分I》

黄卫华、孔  敏、邓卫兵、

廖良文、张运清、周国飞

科学出版社

2013.8

《微积分II》

周国飞、张运清、廖良文、

邓卫兵、孔   敏、黄卫华

黎曼曲面导引

梅加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0

线性代数讲义

江惠坤、邵荣、范红军

科学出版社

2013.6

基础数论入门

孙智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4

图与网络流理论

(第二版)

田丰、张运清

科学出版社

2015.1

 

出版的教材(20092011年):

教材名称

编、著者姓名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版次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

郑维行 王声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

4

Selected Topic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陈志明 武海军

科学出版社

2010.8

1

局部域上的调和分析与分形分析及其应用

苏维宜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6

1

数学分析

梅加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7

1

有约束条件的统计推断及其应用

王金德

科学出版社

2012.3

1

简明微积分教程

高印珠

科学出版社

2012.7

1

流形与几何初步

梅加强

科学出版社

2013.1

1

不少教材分别被不同的学校作为数学系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高年级选修课程的首选教材。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

 本科生获奖与发表论文:

(1) 周正一,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铜奖,2012;

(2) 万忱、陈邦锐等,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奖”,2012;

(3) 吕伦、周正一、万忱、沈蒋峰、魏博入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团体),2012;

(4) Ling Zhou, Ze-Chun Hu,Chebyshev’s inequality for Banach-space -valued random element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82(2012),925-931;

(5) 傅鑫、葛灵睿,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奖”,2013;

(6) 赵泰庆,ACM国际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铜奖(团队),2013;

(7) 李叶峥,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亚洲赛区金奖,2013;

(8) 杨瑞杰、彭玮、陈亮,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奖”,2014;

(9) 陈亮、杨瑞杰、彭玮、秦衍帅、肖一驰入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团体),2014;

(10) 徐亚东,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苏赛区第一名,2014;

(11) 徐亚东、赵恺、刘康、李明、耿哲、刘龙、甘源岭、王成杰、罗霄、唐子烨、田晔、王童瑞,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14;

(12) 阚晓伟、王亮、陈中演,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014;

 数学实验获奖成果:

  (1) 2013年至2014年,我校大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

      2 个队获杰出贡献奖(Outstanding),

      23 个队获一等奖(Meritorious),

      33个队获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s)。

  (2)2012年至2014年,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

      4个队获全国一等奖,

      13个队获全国二等奖项,  

      9个队获江苏省一等奖。

 

 

本科生获奖情况(20092011年):

陈霞、吴益鹏, 谷歌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决赛优胜奖(2010);

吴益鹏,CIMA国际商业精英挑战赛,华东区八强(2010);

万忱、周正一,2001年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奖”;

周正一,2012年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铜奖;

万忱、陈邦锐等,2012获得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奖”。

周正一、周伟奇、王若溪,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2011.2

沈蒋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2012.2

后弘毅,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2012.2

陈邦锐,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2012.2

葛一晗、王泽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2012.2

郭大同、顾伟,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二等奖, 2012.2

陈秦波,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 2010.11.

成松豪,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 2010.11.

杜  变,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  2010.11.

彭  宇,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  2010.11.

吴亚蓉,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 2011.11.

后弘毅,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李龙 ,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李子劲,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张璨 ,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张亦晨,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赵玉良,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葛灵睿,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李济汝,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1.11.

葛灵睿,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2.11

李济汝,  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  2012.11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学生参加的创新训练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组成员

立项分档

项目时间

1

基于Deal.II平台的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的实现

沈蒋峰,何志强,

李勇霖,王正阳,

国家级

2012.5-2013.5

2

基于加权网络演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陈邦锐,唐明威,

尤为,

国家级

2012.5-2013.5

3

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交强险)差别化定价的探索

马越,陈建冰,

孟亚希,赵恺彦,

国家级

2012.5-2013.5

4

光滑拟周期SL(2,R)-cocycles的李亚普诺夫指数的正性和正则性

杨瑞杰,秦衍帅,

赵恺,

国家级

2013.5-2014.5

5

非匹配网格界面罚有限元方法的实现

于耀东,苏奕,

许鑫平,王维彤,

国家级

2013.5-2014.5

6

基于教科书经验分享的电商网站

沈杰,林煜攀,

李越,蒋建昕,

国家级

2013.5-2014.5

7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差别化定价模型研究

李梦娴,李雪妮,

傅帅,樊小莹,

省级

2014.5-2015.5

 

学生参加的科研项目(20092011年)

(1)彭宇、刘煜,草坪自动灌溉系统的最佳设计,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1.5-2012.4。

(2)沈蒋峰、何志强、李勇霖、王正阳,基于Deal.II平台的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的实现,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2.5-2013.4。

(3)陈邦锐、唐明威、尤为, 基于加权网络演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2.5-2013.4。

(4)马越、陈建冰、孟亚希、赵恺,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交强险)差别化定价的探索,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2.5-2013.4。

欢迎来到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心实验室

近三年以来(自2012年起),本科生发表论文:

(1)  Ling Zhou, Ze-Chun Hu,Chebyshev’s inequality for Banach-space-valued random element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82(2012),925-931.

 

本科生发表论文(20092011年):

(1)  娄魁文,关于初值含有误差的线性多步法精度的讨论,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