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
1、管理体制:
数学实验中心采用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接受系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学科建设,论证和编制中心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心设主任1名(由副系主任担任,具有正高职称),聘期同副系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发展和运作,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对中心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体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中心设副主任1名(由教学副系主任担任,具有正高职称),分别负责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中心制定有《南京大学数学系实验人员考核方法》、《实验室教师考核意见表》、《实验人员自评表》,对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实验管理人员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及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
图1 数学实验中心的校系两级管理模式
2、管理手段:
为保障实验中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实现中心可持续性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校职能部门和本系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中心落实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南京大学实验室学生实验须知》、《南京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材料借用、损坏、丢失赔偿规定》、《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南京大学实验室卫生守则》、《南京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南京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
中心的实验教师负责实验课程建设与发展,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验技术人员遵照上述各项管理规章负责实验室设备购置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等技术管理工作,已制定《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实验设备使用及维修规定》,要点如下:
(1)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生产厂商档案,定期对实验室实验环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巡查,以便及时维修,保障在用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
(2)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小故障自行维修,快速便捷,大故障快速联系厂商维修。中等价格以下设备须有替换备份,以便快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在制度上保证实验中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实现课程、设备、师资、方法和管理的和谐发展,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为在体制和管理上有效保障其高效运作,实验中心将在几个方面开展管理体制创新建设:
(1)成立“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委员会”,实行校系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统一协调、规划和指导实验教学和中心管理工作。
(2)健全完善的开放管理制度。为保障实验中心全方位开放式运作,在校系以及中心现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专门为中心制订一系列细化的管理规章制度,可包括《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开放管理规范》、《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安全管理规定》、《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设备管理制度》、《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本科生自主个性化实验实施办法》、《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实验指导教师教学规范》、《数学技术与能力综合训练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在原有开放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心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服务的质量。
● 坚持实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充分满足师生实验、科研和创新的需求。中心在保证正常教学计划内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接受外系和外校学生的选修实验的预约,中心公布所能够承担的实验内容和灵活开放的时间,满足学生自学和探索性学习的需求。
● 面向大学生创新实验,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为自主设计实验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如提供创新实验研究基金,使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形成制度和经费保障。
● 坚持校企、校政联合,开放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同时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实验教学的内涵和深度。
● 深化与兄弟院校乃至国际知名院校之间的教学合作,进一步共享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
(3)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集成实践课程、教学设备、实验室日常运行和管理等三方面的信息,形成“实验中心管理平台系统”。